7月10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: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全面征收35%关税。理由直指芬太尼问题和乳制品关税,称加拿大对美国奶农征收400%的关税,贸易逆差已威胁美国“国家安全”。面对特朗普的关税霸凌,加拿大的选择不是正面反击美国,而是将矛头转向东方配资排行,反而对华出手。
6月27日,加拿大工业部长梅拉妮·乔利突然在社交媒体宣布,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命令海康威视120天内关闭所有在加业务。更令人错愕的是,7月16日加拿大政府再对中国钢铁出手,宣布对非自由贸易伙伴国家实施配额限制,超过2024年进口量一半的部分加征50%关税;所有含“中国熔化和浇铸”的钢材更被课以25%的额外关税。加拿大的决策看似突兀,实则暗藏三重逻辑:首先,加拿大75%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,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特鲁多政府选择“递投名状”——打压中国企业以换取美国让步。
例如,在宣布封杀海康威视后仅数小时,加拿大立即取消了对美“数字服务税”,为美加贸易谈判清障。这种“自断后路”的示好,却被特朗普反手加税35%,沦为国际笑柄。其次,海康威视在加拿大已深耕12年,服务过温哥华冬奥会,占安大略省交通监控系统的30%。加政府以“可能传输敏感数据”为由要求其退出,却始终无法提供证据。海康威视随即起诉加拿大政府,法院于7月8日裁定暂缓执行禁令,业务恢复运营。
这场闹剧暴露了所谓“安全风险”实为配合“五眼联盟”对华科技绞杀的站队行为。最后,加拿大市政协会测算:若拆除现有海康设备,需耗资4.2亿加元,且欧美替代品性能堪忧——温尼伯市采购的欧洲摄像头首周即遭黑客攻击,蒙特利尔地铁系统误判率或飙升40%,高峰时段每日延误超2小时。卡尼政府企图以对华强硬转移国内对美国关税的愤怒,却让民众承受更高成本与更低效服务。而特朗普的35%关税直击加拿大命脉。
据加官方数据,2025年对美出口占比已从75%暴跌至68%,而中方早于3月对加菜籽油、豌豆加征100%关税,龙虾、猪肉加征25%,加拿大多元化市场战略宣告破产。当加拿大市政部门为替换中国监控设备焦头烂额,当西部菜农看着堆积如山的豌豆无法出口,加拿大政府或许该重新思考:以牺牲2000个海康相关就业岗位、自毁多年建设的智能交通系统为代价向美国示好,换来的却是35%关税大棒,这种“忠诚”是否过于廉价?
加拿大的误判忽略了三重现实:一是低估中国反制精准度,中方关税直击加拿大西部农业大省,这些地区恰是执政党自由党的关键票仓。二是高估美国战略信用,特朗普一面宣称“欢迎加企赴美建厂”,一面征收高关税,本质是逼迫加拿大彻底放弃经济主权。三是错估时代潮流,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“去美元化”时,加拿大仍将75%出口押注美国,甘当附庸而非桥梁。
特朗普的关税铁幕即将在8月1日落下,而加拿大对中国钢铁的新规也将在7月底生效。两个制裁时间点的奇妙重合,当渥太华最终发现,其“弃卒保车”策略中自己才是那个卒子时,不知是否会想起中国古语:“譬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当加拿大在大国博弈中放弃战略自主配资排行,选择“递刀”而非“执棋”,最终流血的只会是自己。
盈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